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24师和10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水。21日晚,中革军委以红1方面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2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开始抢渡信丰河,于25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但在随后的行军中,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质器材沿山路行进,拥挤不堪,行动缓慢。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蒋介石欲围歼我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于11月2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进行“追剿”;令粤军陈济堂部进至粤、湘、桂边进行截击;令桂军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洲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
11月19日,何键将“追剿军”分为5路:第一路司令刘建绪,率4个师由湘赣边向全洲以北黄沙河地域集结,筑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个师又1个支队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结集;第三路司令周浑元,率4个师由资兴、郴县向道县方向追击;第四路司令李云杰,率2个师与第三路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追击;第五路司令李韫珩,率1个师协同粤军和桂军,由郴县、桂阳向江华方向追击。
11月18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西进,右路22日袭占道县,左路24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军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兴安一线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我军西进,并防止乘机进入广西。这样,全洲、兴安一线敌兵力比较空虚。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洲之间抢渡湘江,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此时,何键也令其第一路2个师由东安进至全洲、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
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2、第4师个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这时,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及时赶到渡口。次日,敌“追剿军”第一路由全洲向脚山铺地区的红军第2师发起进攻,敌桂军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接着,2路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向湘江两岸红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经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阻击了数十倍于红军的优势之敌,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于12月1日渡过了湘江,进至西延地区。但红5军团第34师、红3军团第18团被敌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师长被俘,后遭杀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惨重伤亡。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万6千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25日抢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
湘江战役是红军开始长征之后的第一场艰苦战役,这场战斗让红军损失惨重,红5军团第34师、红3军团第18团全军覆没,其他各部减员也大多达到一半,很多部队是官多兵少,导致红军在这次战斗之后大幅缩减编制。这场战役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上损失最重的一场战斗,在战斗结束之后,整个江面都是红军的尸体,鲜血将整个江面都染红了,以至当地有传言:三年不食湘江鱼,可见当时之惨烈!
红军当年之所以把仗打到这份上,当时的中央领导有不可推卸的关系,尤其是博古和共产国际的代表李德,他们两人通过最高三人团把持中央领导权,完全凭个人喜好来指挥军队,严重脱离中国实际。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照搬苏联的战争经验,完全采用大兵团阵地战与国民党军队对垒,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叫化子与龙王比宝,你怎么和人家比,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人数也是红军的好几倍,打阵地战不是正好对上国民党的口味了,国民党怕什么,怕的就是你东躲西藏,找不到你还给你放了冷枪,你现在和他面对面硬抗,可谓正中下怀。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红一方面军各部损失惨重,而且中央苏区也不断被敌人蚕食,导致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在转移之初,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不知道寻找有利战机来给敌人迎头痛击,只知道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得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让敌人追着打。同时博古等人严重脱离实际,把战略转移当成了一次大搬家,什么坛坛罐罐都舍不得丢,把一切设备都带上行军,甚至还说:我们先突围出去,过两个月再反攻,我们还要回来的。这一切导致中央机关行军速度过于缓慢,给担负阻击和掩护任务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红军在突破三道封锁线后,到达湘江沿岸,这时蒋介石已经发现的桂系军阀的“送客”战略,严令湘桂两军围堵红军。而此时军委纵队已进至文市、桂岩一带,距最近的渡河点55公里,轻装行军一天即可平安渡过湘江。危急关头,博古、李德仍四平八稳,没有下达轻装前进的命令,军委纵队仍然携带辎重蜗行。30日晨,军委第一纵队才从界首过江,第二纵队直到黄昏才过江,整整用了两天时间才走完这55公里路程。红军最后转危为安的机会就这样葬送在了博古李德的手里!担负阻击和殿后任务的红军部队在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下损失惨重,为了中国革命的将来,红军战士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革命铺开了一条通天大道!
湘江战役让整个中央红军损失惨重,整场战役红军损失了两万多人,这次战役让红军绝大多数指战员清醒的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中国革命就要被断送了,红军的战略方针必须有所改变。这次战役为后来的遵义会议和毛泽东的复出埋下了伏笔!
[ 本帖最后由 hjgh446 于 2009-6-7 22: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