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空军装备的AGM-45A反辐射导弹

9814625 2008-6-7 10:58

美国空军装备的AGM-45A反辐射导弹

美国空军装备的AGM-45A反辐射导弹

   
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充分发挥空袭武器装备的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不仅对防空雷达及操作人员造成“硬毁伤”、破坏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而且能对作战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反辐射导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反辐射导弹及其运用的研究。
  几款典型的反辐射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防空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作战飞机的严重威胁,催生了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世界上最早的反辐射导弹是美国1964年装备使用的“百舌鸟”导弹,它也是首枚应用于实战的反辐射导弹,60年代中期在越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百舌鸟”导弹代号为AGM-45A,属空地导弹,主要装备攻击机和战斗机,先后共生产2500枚左右,现已停产并逐渐退役。作为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百舌鸟”的性能并不算好。该弹弹长3.05米,弹径0.2米,射程12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2,发射重量177~181千克,发射高度1500~10000米,战斗部重66.7千克,有效杀伤半径15米。除“百舌鸟”外,第一代反辐射导弹还有前苏联的“鲑鱼”AS-5,它于1966年服役,是一种较大型的导弹,弹长达8.6米,弹径1米,翼展4.5米,射程50~170千米,发射重量3983千克,战斗部重达150千克。  第二代反辐射导弹是70年代服役的导弹,主要型号有:美国的“标准”AGM一78A,B/C/D和“百舌鸟”改进型、AGM-45A一9、ACN-45A-90,前苏联的“王鱼”AS-6和英法联合研制的“玛特尔”AS-37。  这几型导弹中,性能最好的是前苏联的“王鱼”AS-6反辐射导弹,它长达9米,射程低弹道时为250千米,高弹道时可达700~800千米,在高空飞行时最大飞行速度达马赫数3,发射重量4800千克,发射高度10000~12000米,制导方式为惯性加末段被动制导,战斗部重量达lOOO千克,1972年服役后主要装备“图-16H”和“图一22M”轰炸机。“王鱼”导弹在弹长、射程、速度、发射重量、发射高度和战斗部重量六项指标中居世界反辐射导弹之首位。  第三代反辐射导弹是80年代以后服役的导弹,主要型号有:美国的AGM-88“哈姆”和AGM-136“默虹”;英国的“阿拉姆”;法国的“阿玛特”和苏联的AS-9。除上述空射反辐射导弹外,以色列还于1982年研制成功地地型“狼”式反辐射导弹,并在黎巴嫩战场上投入使用。这其中,“哈姆”导弹历经10年研制才于1983年装备使用,几次实战中表现出了极好的作战性能,主要装备美军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阿拉姆”机载反辐射导弹长4米,射程2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2,1987年装备部队,海湾战争中首次实战应用。初步计划生产750枚,主装“旋风”攻击机,每机可挂9枚,预计需求量15000枚以上。“阿玛特”导弹是种射程较远的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00千米,战斗部重150千克。  特别说一下知名度不那么高的“默虹”反辐射导弹。它是一种高亚声速反辐射巡航导弹(亦称反辐射无人机),可在目标区上空长时间盘旋,自行搜索目标,确定目标后立即实施俯冲攻击。它是第一种具有巡航能力的反辐射导弹,用于解决其他反辐射导弹抗地面雷达关机不利的问题,主要装备A一6E、A-7和B-52轰炸机。“默虹”有一对可折叠的矩形弹翼,发射后能在战区上空巡航,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搜索目标;一旦搜索到并锁定目标后,立即俯冲攻击。如果目标丢失,便重新爬高、继续巡航,待机再次攻击。“默虹”频率覆盖范围宽、可重编程、使用灵活、体积小、重量轻,其作战效果不可低估。 

首先,雷达有效反射面积小。一般反辐射导弹的雷达有效反射面积只有0.1米。左右,第三代反辐射导弹的雷达有效反射面积更小,例如“哈姆”只有0.05米。使得地面雷达发现困难。  第二,飞行速度快。反辐射导弹的速度通常在马赫数1~3之间。美军装备的反辐射导弹最大速度多在马赫数2以上,俄制反辐射导弹的速度一般在马赫数1左右。  第三,攻击的突然性强。由于采用被动搜索跟踪方式,本身并不辐射电磁信号,因而不易被发现和干扰。  第四,可攻击多种类型的防空雷达。反辐射导弹导引头跟踪频率范围很宽,  能覆盖多种雷达或辐射源的波段,还能利用雷达波旁瓣和背瓣进行攻击。  第五,具有先敌攻击优势。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及其电子支援设备探测到电磁辐射波的距离比防空雷达远,可在防空雷达发现它之前就发起攻击。  最后,具有自动捕获和锁定目标能力。从机载设备(或导弹导引头)捕获到地面雷达波束到定位、发射,“百舌鸟”导弹一般需要10~15秒,“哈姆”导弹需要10秒。且可采用预编程序发射,然后捕获锁定,甚至可在目标区巡逻待机攻击,对机载设备依赖小,载机无需跟进制导。  反辐射导弹的主要弱点  反辐射导弹也存在以下弱点,被防御一方利用后会降低其作战效能:
其一,使用前必须预先对防空雷达进行侦察,而容易暴露作战意图,利于对方预先进行战斗准备。  其二,在空间的运动特征明显。除少数反辐射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外,反辐射导弹的飞行速度比一般的空中目标快;反辐射导弹依靠被动式雷达导引头单脉冲测角导向目标,因此在离开载机后向目标作连续的径向移动。根据这些运动特点,可以较容易地将反辐射导弹与其他目标区别开来,从而采取对抗措施。  其三,导引头性能仍有一定局限性。导引头采用单脉冲体制,不能对抗两点相干干扰。导引头中的天线微波系统、接收机等部件存在非线性相频特性,影响导引头的精度。由于弹径的限制,天线孔径尺寸较小,对工作频率较低的雷达和高频雷达难以精确定向。导引头的接收灵敏度不高,一方面由于导引头是宽频带,天线增益受限制;另一方面导引头与辐射源信号不完全匹配,不能实现最佳接收。  其四,对目标辐射源的依赖性强。反辐射导弹以辐射源信号为制导信息,一旦地面雷达不开机,反辐射导弹就无法攻击。地面雷达即使开机,如果采取关天线、大角度转天线等手段,即便不能完全摆脱反辐射导弹,仍可降低其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  最后,反辐射导弹的战斗部杀伤威力有限。毁伤半径通常为10米左右,只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就可以降低其杀伤效果。 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方式  反辐射导弹由其被动雷达导引头捕捉和跟踪目标,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并命中目标。作战使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作战方式的灵活多样:  预先攻击
由反辐射导弹的载机向防空雷达发射导弹,导弹按预编程序寻找和攻击目标。无雷达信号时,同样可以发射,导弹自动有序地搜索和识别辐射源,锁定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攻击。  自卫攻击
当载机发现地面雷达捕捉到自己后,自动发出发射指令。飞行员选择最佳的发射位置实施攻击,达到保卫自身的目的。  随机攻击
反辐射导弹利用自身导引头频带宽、接收机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功能强的特点,在飞向攻击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对新出现的雷达信号进行威胁估计。如果新目标的威胁度大干以前目标的话,则转而攻击新出现的目标。  引诱攻击
防空雷达为了对抗反辐射导弹在实战时常采用不开机、少开机、近距离开机等方法,尽量保持电磁静默。对此,反辐射导弹常采取“引诱”战术,先出动无人机或攻击机攻,引诱雷达开机,然后迅速测定出目标位置,导引反辐射导弹摧毁目标。在1982年贝卡谷地战斗中,以色列成功地使用了这一战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彻底摧毁了叙利亚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空雷达网,是反辐射导弹反雷达作战的典型战例。  指示攻击
这是利用反辐射导弹指示目标,引导攻击机、轰炸机实施攻击和轰炸的一种作战样式。  美军在越南战场常使用带烟雾战斗部的反辐射导弹为轰炸机成功指示目标,以达到压制地面雷达的目的。  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过程  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步:首先,反辐射导弹的载机飞向防空系统的防空区,借助机载设备对地面防空雷达进行搜索;其次,载机完成必要的机动,以便能使用选定的反辐射导弹;第三步,瞄准目标,发射反辐射导弹;第四步,反辐射导弹导引头被动寻的、落地爆炸;最后,载机做机动飞行飞离防空区,或视情对雷达进行再攻击。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激烈对抗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使反辐射导弹向高性能、多用途、轻小型化方向发展。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反辐射导弹将兼有诱骗、信息威慑和火力攻击等多重功能,且能在目标上空进行较长时间巡逻飞行,成为新型多用途远程反辐射导弹。这种全新概念的“预编程巡逻待机式远程反辐射导弹”,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类别的远程精确打击巡航导弹。  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任务将从专门打击敌方雷达,扩展为攻击敌方各种电磁辐射源;从保证空袭飞机安全为主要目的的辅助火力压制手段,转变为对敌陆海空的战略C3I系统、战略预警系统以及防空武器系统进行硬杀伤的主要手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空军装备的AGM-45A反辐射导弹